“娃没人带、托班贵”这是一道摆在年轻父母面前的难题。近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教育部、财政部、自然资源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》给出“破题之解”。《意见》明确规定,今年内实现“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.5个”,并新增66万个普惠托位。与此同时,《意见》首次把“用人单位办托”“高校设托育专业”写进全国政策,并明确社区场地可免费或低收费用于托育,公办园托班也将稳妥“向下延伸”。
建“1+N”托育服务体系
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、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、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。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《纲要》将千人口托位数列为20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一。
《意见》在总体要求中提出,2025年,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.5个,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。2030年,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,支持保障政策基本健全,公建托位数量明显增加,托育服务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,家庭托育成本有效降低,基本满足群众普惠托育服务需求。
七部门在《意见》中首次提出构建“1+N”体系: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,把托育机构、社区嵌入式托育、幼儿园托班、用人单位办托、家庭托育点等“编织”成一张家门口的托育网络,让“方便可及、价格可接受、质量有保障”。而上海已在这一领域先试先行,上海市教委等10部门早在2022年就出台《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把托育点开到居民“步行15分钟生活圈”内。
推动用人单位办托
《意见》给幼儿园托班的年龄限制“松了绑”,鼓励“有条件的幼儿园向下延伸”,但强调必须配备专业师资、独立活动空间和符合低龄幼儿的照护标准,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基础上,解决好场地、设施、师资等条件保障,稳妥向下延伸招收能够适应集体生活的2~3岁幼儿。记者了解到,上海部分示范园已在“试水”,在浦东新区冰厂田前滩幼儿园,老师们把感统训练、音乐律动等课程“降龄”设计,乳儿班宝宝也能跟着节奏拍拍小手、蹬蹬小腿。
为了让托育价格“降温”,《意见》还打出组合拳:托育机构用水、用电、用气、用热全部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;社区托育可享免费或低收费场地;民办普惠托育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设置参考区间;机关、事业单位和国企也被点名“带头办托”,相关费用还能从职工福利费、工会经费中列支。
除此之外,《意见》将支持高等学校、职业学校开设托育相关专业,加强婴幼儿托育学科专业建设。推行“岗位需求+技能培训+技能评价+就业服务”项目化培训模式,加强托育人才培养培训,建设托育实训基地,提升托育从业人员实操能力。
上上策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